• 一直作為米路斯.科曼劇本鐵三角(另一位是帕培錫,也是本片編劇之一)成員的艾雲.巴薩,當然也走低度戲劇路線。同是音樂家的彼德與卡洛老友重逢,生活狀況大不同,你有伴侶我有家庭,然而都有說不出的不明朗,唯有以酒與音樂代替口水。全片推展不問目的,只在剎那間的意圖,行行企企比起科曼更義無反顧,卻有生活淡如流水的詩意和繆思,叫觀眾聯想到二十年後的伊力.盧馬。巴薩鍾愛音樂的程度不下於文字和電影,古典音樂與民間音樂於全片迴轉迴盪,難怪成了奇斯洛夫斯基十大心愛電影之一。康城影展青年評審團獎,美國全國影評人協會特別獎這部1966年的珍品,是捷克新浪潮短暫生命中最佳作品之一。成名音樂家到小鎮探訪舊同學,舊同學是個窮音樂教師,有時在喪禮上吹奏樂曲。平凡的素材在巴素手裡,變出風趣復罕見的旋律,一部憂鬱的喜劇,或灰色喜劇。
  • 金发少女安杜拉(Hana Brejchová 饰)是一个在捷克某小镇制鞋厂工作的女孩,青春年少的她和同龄人一样渴望一段浪漫完美的爱情,但在这个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小镇上,她的愿望似乎有些渺茫。镇上的青年汤达(Antonín Blazejovsky 饰)展开爱情攻势,然而始终无法获得安杜拉的芳心。某天,偶然流浪于此的青年钢琴家米达(Vladimír Pucholt 饰)适时打开了安杜拉的心扉,她和这个来自布拉格乐团的文艺青年度过浪漫激情的一夜。从此以后,安杜拉对米达念念不忘,更决定启程前往布拉格寻找爱人。她要的是真挚的爱情,而米达却只当那是一夜的露水姻缘…… 本片荣获1967年丹麦波迪奖最佳欧洲影片奖、1967年芬兰胡西奖最佳外语片导演奖。
  • The life of cinematographer Vilmos Zsigmond. From the streets of Budapest to Hollywood he describes his out of the ordinary journey. Many performers, including John Travolta and Nancy Allen, and famous cinematographers talk, question him and we discover a complete artist.